第一个问题是概念辨析。我们这一单元叫做“大健康产业专题研讨会”。那么,什么是大健康产业呢?当我们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者说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的时候,这些“产业”的前缀所特指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比较清楚的。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在讨论大健康产业时,也需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大健康”,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好讨论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各种议题。这绝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明确讨论问题的前提,否则就可能出现鸡同鸭讲,各走各路的问题。
关于健康这个概念,是有权威或者说被广泛接受的定义的。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但世卫组织并没有对“大健康”下过定义。当然,不是说世卫组织没有我们就不能有自己的。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以大健康命名的产业、机构、体检中心,甚至刊物、论坛等,该词汇也频繁出现在领导讲话、研究论文或新闻报道中,但似乎并没有一个共识的定义,大家都是各说各话。鉴于此,我想不揣简陋,提出一个我对“大健康”的理解,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大健康”,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关乎国民身心健康的全要素集合”;具体一点来说,它包括长、宽、高三个“维度”;再详细一点来说:
“长”的维度是指一个人从胚胎发育到出生直至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包括生命孕育期、童年期、青壮年期和老年期所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
“宽”的维度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从需求方来看,它事关国民个人和家庭的健康需要及健康消费。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及家庭的健康需要都是独特的,健康消费也将呈现差异性。从供给方来看,它是指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目前大家比较具有共识的是,大健康产业至少涵盖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等五大产业,由此对应和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要和健康消费。
“高”的维度是指包括政府、专业医疗机构、个人及家庭在内的宏观、中观、微观组织共同织就一个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力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预防、以人的全生命周期身心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健康公平、提升健康素养;并以防范和管理危害国民身心健康的各类风险因素为己任。
在明确了“大健康”和“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以后,接下来我简要谈一下事关“大健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问题。
首先,深刻理解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是某几个行业、某几个部门、某几个企业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包括科技赋能、协同创新等在内的很好的顶层设计。
第二,明确大健康产业服务的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疾病谱及生态环境的重大变化,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可以说,健康议题目前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首席话题”之一。那么,目前老百姓的诉求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降低疾病发生率;是在身心有恙时能看得起病;是“生得优、病得少、老得慢、活得长、走得安”!为此,大健康产业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保障。
第三,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
安全是人类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诉求。安全保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而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在内的商业健康保险无疑是现代社会中涉及到健康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保障制度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业也在迅猛发展。2013年我国的健康险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2018年突破5000亿元,2023年达到9000多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未来还应当加快改革和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加强监管,维护和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消费权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健康产业在有着14亿人口规模的中国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实现大健康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权益,必须防止过度检测、过度治疗、杜绝欺诈诱骗,禁止恶性竞争,这无疑需要有一个强有力和有效的监管体制。